全世界现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4000万,确诊人数还在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增加。它被称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,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、发病原因复杂、病程长且发病隐秘等导致针对性的药物研发难度极高,因而成为新药研发领域著名的“死亡之谷”。
截止目前在众多阿尔茨海默致病假说中,以淀粉样蛋白(amyloid β-protein,Aβ)级联假说和微管相关蛋白(tau蛋白)假说最为主流。Aβ假说被解释为β-淀粉样蛋白(β-amyloid,Aβ)异常导致患者蛋白成分中细胞膜的暴露,从而使细胞死亡以及神经纤维缠结(neurofibrillary tangles,NTFs)。大脑内Aβ1-40是Aβ里含量最高的,远多于Aβ1-42,但是Aβ1-42的毒性高于比Aβ1-40,主要因为Aβ1-42更容易形成纤维和寡聚体而聚集。所以目前Aβ假说认为具有强毒性的Aβ1–42寡聚体是导致AD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,因此Aβ1-42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。
另一个主流致病假说主要是针对Tau蛋白,正常情况下条状单体Tau蛋白通常结合在微管上,形成稳定的微管结构。由于磷酸酶的作用导致Tau蛋白过磷酸化,进而从微管上脱落,聚集形成了NTFs。这一过程破坏了神经元微管结构,阻碍了轴突运转,损害突触功能,最终促进退行性病变产生。现有研究证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成正相关。防止Tau蛋白过度磷酸化,或者研究开发针对Tau蛋白作为治疗靶点的候选治疗药物成为重要研究方向。
公司科研人员推出系列科研级靶向TAU和APP药物对照抗体,助力科研:
Product Catalog | Name | Target |
CSD00838 | Gosuranezumab | Tau |
CSD00412 | Tilavonemab | Tau |
CSD00658 | Zagotenemab | Tau |
CSD00609 | Semorinemab | Tau |
CSD00160 | Bapineuzumab | APP |
CSD00197 | Solanezumab | APP |
CSD00252 | Ponezumab | APP |
CSD00260 | Crenezumab | APP |
CSD00332 | Aducanumab | APP |
CSD00135 | Gantenerumab | APP |
CSD00587 | Donanemab | AP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