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需设备及试剂
  		  			•450 nm滤光片酶标仪,含540 nm或570nm校正波长更佳
  		  			•单道或多道微量移液器,移液器枪头
  		  			•去离子水
  		  			• 500 mL量筒
  		  			•样品稀释管或不同规格EP管
  		  			•吸水纸
  		  			 
  		  			 一、试剂准备
  		  			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和样本置于室温平衡。
  		  			20×浓缩清洗液: 如果浓缩液中有晶体析出,加热至室温并轻轻混合,直到晶体完全溶解,25mL浓缩清洗液使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,得到清洗工作液。
  		  			标准品:用1mL样本稀释液溶解RBD蛋白标准品冻干粉,溶解后标准品母液浓度为8000pg/mL。震荡混匀后静置10分钟,然后进行标准品的稀释,将标准品母液使用样本稀释液10倍稀释得到第一个标准点800pg/mL,依次进行倍比稀释操作得到共计7个标准点800 pg/mL、 400 pg/mL、200 pg/mL、100 pg/mL、50 pg/mL、25 pg/mL、12.5pg/mL、最后再以100ul样本稀释液为零标准(0 pg/mL),共计8个标准点,建议每个标准点至少做2个平行孔。
  		  			检测溶液A(生物素标记):震荡混匀后用掌上离心机瞬时离心,使液体集中于管底,临用前取合适体积用检测溶液稀释液1:2000稀释至工作浓度。
  		  			检测溶液B(HRP标记):震荡混匀后用掌上离心机瞬时离心,使液体集中于管底,临用前取合适体积用检测溶液稀释液1:2000稀释至工作浓度。
  		  			显色液: 避光保存,显色时100μL /孔。 
  		  			终止液:显色完毕后50μL /孔。
  		  			 
  		  			 二、实验步骤
  		  			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和样本置于室温,建议对所有标准品和样本进行一式两份的分析
  		  			1. 按照前面章节的指示准备所有试剂和准备工作。 
  		  			2. 从板架上取下多余的微孔板条,将其放回装有干燥剂包的箔袋中,然后重新密封保存于-20℃。
  		  			3. 每孔加入100μL 稀释好的标准品(共计8点)和待测样本,用封板膜封住,37℃孵育60分钟。
  		  			4. 弃去孔内液体,每孔加入 300μL的清洗工作液,轻微震荡后弃去孔内液体,将酶标板倒扣在吸水纸上轻拍,使残留在孔内的液体全部去除,重复洗板3次,此过程也可采用尖嘴喷射瓶,多道移液器或自动洗板机来完成。
  		  			5. 每孔加入100μL检测溶液A工作液(生物素标记),用新的封板膜封住,37℃孵育60分钟。
  		  			6. 重复步骤4中的洗板程序。
  		  			7. 每孔加入100μL检测溶液B工作液(HRP标记),用新的封板膜封住,37℃孵育30分钟。
  		  			8. 重复步骤4中的洗板程序。
  		  			9. 每孔加入100μL显色液,室温避光显色10分钟。
  		  			10. 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,孔里的颜色应该由蓝色变至黄色,如果孔内颜色为绿色或颜色变化不均匀,轻轻震动酶标板板使颜色均一。
  		  			11. 擦干酶标板底部水气,立刻用酶标仪在 450nm 波长测量各孔的光密度值(O.D.值),如果波长校正可用,则设置为540 nm或570 nm,如果波长校正不可用,则从450 nm的读数中减去540 nm或570 nm的读数,这种修正可去除酶标板读数中的光学偏差,如果没有校正波长,可直接读取450 nm的读数,但读值有可能会更高、更不准确。
  		  			 
  		  			 三、标准曲线制作 
  		  			取每个标准品和样本的复孔平均值O.D.,减去零标准孔平均值O.D.后,以阳性对照的浓度为横坐标,O.D.值为纵坐标,绘出标准曲线(R2值越趋近于1曲线越精确),然后再将样本的平均值O.D.带入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式,计算出样本中目标蛋白浓度。
  		  			如果样本已经稀释,从标准曲线上算出的浓度须乘以稀释系数,即为样本中目标蛋白的实际浓度。
  		  			 
  		  			四、标曲案例
  		  			标准曲线仅用于演示,每次实验均需生成单独的标准曲线。
  		  			
  		  			五、检测范围
  		  			12.5pg/mL—800pg/mL
  		  			 
  		  			 六、最低检测限(MDD)
  		  			10pg/mL
  		  			MDD是测试20个零标准(稀释液)的平均O.D.值上加两倍标准差后计算相应的浓度来确定的。
  		  			 
  		  			七、精密度
  		  			批内差: CV<12%
  		  			批间差: CV<15%
  		  			 
  		  			八、稳定性
  		  			试剂盒按推荐温度保存6个月,信号强度降低小于 10%。
  		  			 
  		  			 九、实验细节说明
  		  			1. 在试剂盒标签上的有效期内使用,不要与其他厂家的试剂盒混合使用。
  		  			2. 如果样本检测值超出标准曲线范围,可适当调整稀释倍数并重新测定,或预估样本中蛋白浓度,在实验之前预先稀释数个梯度同时进行测定。
  		  			3. 为避免交叉污染,不同标准品、样本、试剂的加样需更换移液枪头,每管试剂使用单独的容器储存。
  		  			4. 在孵育过程中贴紧封板膜。
  		  			5. 显色液避光保存,临用前15分钟从冰箱取出在室温平衡。
  		  			6. 浓缩清洗液(20×)需使用去离子水1:20稀释至工作浓度,去离子水不包含在试剂盒中,需实验人员自备。
  		  			7. 终止液为酸性溶液,具有轻微腐蚀性,使用时避免接触皮肤、眼、耳、口等暴露部位,如不慎接触,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后观察接触部位反应,如情节严重请及时就医。
  		  			8. 试剂盒酶标板条可按需拆卸使用,已开封的试剂盒建议在1个月内使用,未开封的试剂盒所有试剂均按试剂瓶标签上所示保存,收到试剂盒后请将标准品、检测溶液 A、检测溶液 B、以及预包板保存于-20℃,其余试剂请置于 4 ℃保存备用。
  		  			  				十、常见问题解决指南
  			  				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问题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原因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解决方案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标准曲线差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移液不精确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检查和校正移液器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标准品准备不正确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进行正确的标准品梯度稀释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    							  								O.D 值低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孵育时间太短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保证充足的孵育时间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温度不正确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试剂平衡至室温并保证孵育温度正确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试剂体积不正确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检查移液器并确保加样体积与说明书一致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    							  								精密度低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移液不精确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检查和校正移液器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混匀不充分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充分混匀和吸取试剂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洗涤不充分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按说明书要求充分洗涤和浸泡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背景值高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洗涤不充分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按说明书要求充分洗涤和浸泡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清洗液污染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重新配置清洗液   						 |   					
  					  						|   							   								灵敏度低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试剂盒储存不当   						 |   						  							   								试剂盒短期整体保存于4℃,长期保存根据说明书分开保存各组分   							  								    						 |